首页>工作动态>劳模工匠
【劳模工匠】最牛劳动者——厉害了!在鹤山,牛人工匠是这样的!
时间: 2022-08-24          来源:鹤山市总工会(郑凤琼)
分享:

制陶、竹编、扎狮、舞狮、戏曲、摄影······

行行出状元,个个都很牛。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最拿捏有度的陶瓷工艺师

苏洛其,鹤山市洛其陶瓷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工艺师,出生于制陶世家,是苏氏制陶(苏陶)第五代传人,从事陶瓷艺术接近50年。他精心寻土,自费建造龙窑,把工作室打造为陶艺研学基地,在保留传统制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创新,研制出“紫丹苏陶”,致力将紫丹苏陶制作与咏春、狮艺等本土文化相融合。他的“紫丹苏陶”已成功申报成为鹤山市“非遗”项目,并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最知“竹”工匠

余伟雄,鹤山县级非遗项目《宅梧靖村竹编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砍竹、破竹、开蔑一气呵成,各种竹编生活用具在余师傅指尖纵横间尽显非遗魅力。他所代表的宅梧靖村竹编技艺入选鹤山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的产品在乡镇无人不知晓,远至佛山、江门都有客户闻名前来订货,一批又一批。无论客户想要什么造型,他都能织出来,而且令客户很满意。

 

最活灵活现的“守”艺人

冯胜强,鹤山狮艺(扎作)工作室狮头扎作技师。冯师傅自幼跟随父亲接触狮头制作技艺,其的祖辈创立了扎狮作坊,传承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五代。他利用鹤山狮头的色彩层次分明,色彩明快,节奏感强烈,狮头拟人化脸谱的艺术形象,开拓出鹤山狮子头销售的新市场,其制作的传统狮头在珠三角市场上享有盛誉,甚至远销东南亚国家。

他荣获鹤山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鹤山狮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推动鹤山市鹤山狮头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3扎狮技艺面临失传窘境,作为“守”艺人,他积极参与鹤山非遗宣传工作,参与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鹤山狮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鹤山非遗项目-狮子头制作技艺等拍摄;走进沙坪第七小学开展狮艺(扎作)研学课程,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最传神“狮王”

冯应毅,鹤山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他不遗余力传承鹤山狮艺,弘扬本土文化,以故事情节变现‘入洞’‘睡’‘醒’‘出洞’‘花柱’‘登台’‘过三山’和‘爬高杆’等技艺,获评全省首批乡村工匠高级工程师。

他带领弟子荣获江门市备战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龙狮选拔赛第一名等30多个奖项,还带领共和平岭小学参赛广东省龙狮锦标赛少年男子组荣获一等奖、少年女子组荣获二等奖,让鹤山传统狮艺文化在校园得以播种萌芽。

 

最好学的编剧

王海,鹤山市戏曲协会副主席。她从兴趣出发,自学戏曲,围绕抗疫、创文、中欧合作等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三句半、群口快板、小品等作品近百个,参与演出300多场,由她编剧的快板《女汉子荣哥》获得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曲艺类铜奖。

 

最“光”摄影师

黄继明,鹤山市网络信息中心摄影师,入选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中国文联“百家影像”,被江门市文联评为江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艺创作积极分子。其抗疫作品《风雨中坚守,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战》入选全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图片精品;《渔舟唱晚》获得由外交部、人民网共同主办的“锦绣澜湄”摄影大赛三等奖;《古劳水乡美如画》入展国家“一带一路”国内地名文化摄影展。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CCTV、等媒体发表作品近千幅。作品《共产党员风雨坚守》在2020年4月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