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他们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创新驱动,用一个个数据、业绩,诠释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里,俨然成为了干部职工锻炼本领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难题解决的“攻关队”。
这里就是江门市鹤山公路事务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4月,中心以“匠心养路党旗红”品牌建设为抓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路桥工程师林振然同志为领衔人,集结了一批政治过硬、技术顶尖、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了传承精神、培育人才、助推发展的“大舞台”,至今已结出累累硕果,荣获第十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鹤山赛区)选拔赛的“二等奖”等荣誉。目前,工作室共有12人,外聘指导顾问4人,先后投入118万元,设立机关、养护中心2个工作室和宅梧、共和、址山3个工作分室。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近距离解锁他们的“创新”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领航 完善制度机制
团队要创新发展,就必须有明确的“主心骨”。中心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纳入党建整体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制度完善上,制定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学习制度等,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中,确保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团队构建上,注重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12名团队成员,党员占比达75%;在创新攻关上,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让他们带头研究、破解难题;在重点项目上,注重发挥党员的担当作用,将党员骨干及时配置到重点工作一线,让他们在做好公路养护生动实践中勇挑重担,展现才能。在能力提升上,坚持常学常新,围绕培育“红色公·匠”人才,提出“5W”工作法,累计开展技能培训、现场研讨活动等10场次,不断提升团队软实力。在协调合作上,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融合建设,与五邑大学签订土木建筑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就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公路创新项目研究与科学技术协作,建立“学、研、教、用”合作关系,搭建实践教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三个平台,全面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注入了创新动能。
整合技术资源 推进规范运行
按照工作室“五有”(有工作团队,有工作平台、有工作制度、有创新成果、有示范效应)创建要求,高标准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及时配齐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为工作室实体化运行,更好创新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硬件保障。进一步明确工作室内部分工和主攻方向,其中:机关团队主要负责工程养护管理创新,养护技术难题攻关:养护中心团队主要负责桥梁检查、沥青路面病害等预防性养护与隐患防治,水泥路面修补和灌缝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养护机械操作技能提升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点到具体的工作分室,指导相关课题的工作开展,并提供业务指导。运行以来,先后在总结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和“传帮带”活动等方面取得进展,工作室团队研究形成的《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成功申报2022年度江门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工作室团队成员谭建华荣获“2021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桥梁养护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个人第三名;谭嘉伟撰写的学术论文《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案研究》于2021年刊登在国家部级科技期刊《科技信息》。
服务中心大局 取得良好效益
一年多以来,劳模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公路养护、难题攻关、技艺传授,攻坚克难、升级提升,在推广新材料、使用新工艺、掌握新操作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改良装备解难题。聚焦绿化修剪任务繁重,设施设备滞后问题,将MX-75WJ轮式挖掘机通过技术改造加装绿化修剪机装置,实现一车多用,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装置性价比高。劳动竞赛提效能。运用新的安装工序,通过劳动竞赛形式,实现防眩网安装由每天完成100板提升至150板,高质量完成G325线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程任务。垃圾处理科学化。采取“先用碎木机处理,再进行运送”的方式,解决枯枝碎叶堆放问题,累计处置垃圾约1500吨,节省运输及垃圾处置费13.5万元。创新方法强警示。创新研究用黄黑油漆涂刷左右各20米的长度,并在上面加装左右各5米的钢板,上贴V类黄黑反光膜的方法改进警示立面标记,有效降低路口安全隐患;同时,对传统灌缝工艺进行改良,应用新型加热型密封胶进行灌缝,推广应用省道270线、272线、273线灌缝60000米,效果良好,使用期延长,节省灌缝2-3频次,约节省灌缝材料费15万元,人工200工日。新型材料补路面。妥善解决传统材料修补路面强度低、耐久性差问题,采用集石料的强度、沥青的塑性与水泥的水稳定性于一体的新型材料,应用100多平方米,使用期是普通沥青冷补的5-10倍,约节省冷补沥青材料费5万元,人工60工日。引入平台强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进日常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养护管理效率、满足路网管理需求,有效推动公路管养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
电话:0750-3329629 职工维权:12351 职工法律:0750-3276220 职工心理:0750-3323330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石大道126号
版权所有:江门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