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信息>基层工会
【创新实践】激发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力,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创”出新天地
时间: 2022-10-19          来源:鹤山市总工会(郑凤琼)
分享:

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从最初的零配件制造,到仿制摩托车整车,再到推出自主品牌,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和发展,逐步成长为集摩托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现有职工250多人。公司注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2015年创建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新华为领衔人的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此平台,公司打造人才“孵化器”、成果“转换器”和发展“助推器”,用创新为改革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荣获“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一、劳模领衔,搭建人才“孵化器”

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新华为支点,强队伍,树品牌。公司开放包容,通过高校招聘,广泛吸纳青年人才,让“刘新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保持年轻化、活力化。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刘新华主动担起“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带领设计团队由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先后培育了中级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10多名技术工程师;2021年,刘新华也被选入广东省设计青年百人设计先锋榜,不断提高公司创新软实力。公司组建了以刘新华为代表的劳模工匠宣讲团,以科室车间为单位,在企业内开展宣讲活动10余场,进一步扩大劳模引领示范作用,激活职工创新活力。

二、载体依托,筑牢成果“转换器”

以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公司注重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每年均超1000万元,其中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1500万元,共有专利148个。经过多年的研发,公司相继推出“金刚豹”“猛龙”“森科鲨”“猎骑”“金刚魔兽”等多款自主车型,市场反响巨大。

多款产品更是获得了广交会CF奖、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比赛全国终评入围奖等一系列奖项。近三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共开展了26项研发项目,已成果转化24项,成果转化率高达92%,让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成果“转换器”。

三、制度激励,点燃发展“助推器”

建立创新和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奖励,优化研发团队建设,大大提升了研发成果的质量;制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薪酬调整、职位晋升、外部培训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公司研发人员参与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科技人员培养进修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制度,推动全体职工持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公司竞争力。

国机南联公司用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树立品牌形象,积极开拓市场,所生产的摩托车从“无人问津”到畅销欧洲、非洲、美洲及东南亚。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公司经济效益仍实现连续三年上升态势。2021年,企业生产摩托车超14万辆,产值达4500万元。